2019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基本情况
1.1规模与结构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414所,其中教育部门指导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339所,另有技工学校75所。在校生137.87万人(不含技工学校,下同),比去年增加1.24万人,增长0.91%;招生52.94万人,增加2.91万人,增长5.8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41.3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38.97%,比上年下降0.44个百分点。
表1-1 2018-2019年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变化表 | ||||||||
年份 | 招生人数 (万人) | 在校生人数 (万人) | 职普比 | 中职占比与上年相比 | ||||
中职 招生 | 普高 招生 | 中职 在校生 | 普高 在校生 | 招生 职普比 | 在校生 职普比 | 招生占比(%) | 在校生占比(%) | |
2018年 | 50.03 | 72.65 | 136.63 | 210.05 | 4.1:5.9 | 3.9:6.1 | 下降2个百分点 | 与上年持平 |
2019年 | 52.94 | 74.98 | 137.87 | 215.88 | 4.14:5.86 | 3.9:6.1 | 上升0.6个百分点 | 下降0.44个百分点 |
1.2设施设备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占地4.39万亩,比上年减少0.22万亩,下降4.77%;校舍面积1475.7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6.84万平方米,下降1.79%;纸质图书2075.17万册,减少103.83万册,下降4.77%;教学仪器设备值37.48亿元,比上年增加725.59万元,增长0.19%。
1.3教师队伍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7.1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77万人,占66.90%;专任教师当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877人,占专任教师的20.71%;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823人,占0.97%;本科学历的39487人,占82.76%;“双师型”教师比例为55.74%。
表1-2 2018年和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职称情况表
年份 | 专任教师数(人) | 硕士以上学历(人) | 本科以上学历(人) | 高级职称人数(人)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
2018年 | 44556 | 3768 | 0.85% | 36474 | 81.86% | 10012 | 22.47% |
2019年 | 47710 | 3849 | 0.97% | 39487 | 82.76% | 9877 | 20.71% |
变化情况 | 3154 | 81 | 0.12% | 3013 | 0.9% | -153 | -1.76% |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学生德育工作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基础教育、技术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开展“文明风采”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等赛事,调动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神风貌,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素养和体质合格率均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企业满意度较高,完成培养合格公民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2.1.2 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中职生的特点,以德育课为主阵地,利用入学教育、社团活动、文明风采竞赛、德育大讲堂、业余团校、校园广播、橱窗等载体,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时空育人,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开放性、全程性和延伸性,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好的实践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1.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评价相关情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课考试制度改革,健全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6.82%,专业技能合格率98.1%,体质测评合格率为89.5%,毕业率为98.2%。
表2-1 2018-2019年中等职业学生素质评价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8年 | 2019年 | 增量 |
1 | 文化课合格率 | % | 95.5 | 96.82 | 1.32 |
2 | 专业技能合格率 | % | 97.1 | 98.25 | 1.15 |
3 | 体质测评合格率 | % | 90.1 | 89.5 | -0.6 |
2.2就业质量
2.2.1就业率
2019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毕业生数为243102人,就业人数为233303人,就业率为95.97%,比2018年下降了0.27%,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5%以上,直接就业率50.02%,比2018年降低了16.78%,直接就业学生中,对口就业学生数70213人,对口就业率为60.16%,比2018年降低了8.96%;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1183元,比上年降低267.6元。
表2-2 2018和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年份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 人数 | 就业率(%) | 直接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初次就业平均收入(元) |
2018年 | 311194 | 299503 | 96.24 | 67.00 | 69.12 | 1450.6 |
2019年 | 243102 | 233303 | 95.97 | 50.02 | 60.16 | 1183 |
2019年比2018年增加数 | -68092 | -66200 | -0.27 | -16.98 | -8.96 | -267.6 |
2.2.2就业去向
从就业去向上看,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45555人,比例最大,占就业总人数的19.53%;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2798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2.00%。从就业地域来看,本地就业的毕业生65008人,比重最大,占就业总人数的 55.70%;从就业地点上看,城镇就业的毕业生88684人,比重较大,占就业总人数的75.99%,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城镇化和本地化特征明显。
从专业大类的学生就业情况看,各专业大类的学生就业率均超过 90%,其中,石油化工类、司法服务类和公共管理与服务类,均达到100.00%;资源环境类、休闲保健类、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农林牧渔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95.97%)以上。
2.2.3就业起薪
从就业起薪看,月起薪1000元及以下的501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0.43%;1001-1500元的8092人,占6.93%;1501—2000元的21109人,占18.09%;2001-3000元的46719人,占40.03%;3000元以上的40390人,占34.52%。
2.2.4升学深造
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的重要选择。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243102人,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11659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47.96%,比 2018 年提升了将近1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中、高职教育衔接顺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的渠道和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际需要,各地、各中等职业学校研究制定适合本地、本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发展规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设置符合河南省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淘汰落后专业,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有效地提高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同时,支持和引导区域、行业内学校之间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促进专业布局科学合理。
3.1.1专业大类设置情况
对照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 版),全省实现了19个专业大类全覆盖。其中,覆盖率超过60%的有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覆盖率较低的为司法类(1.5%)。
表3-1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情况表(含高职中专部)
序号 | 专业大类名称 | 开设此专业的学校数(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1 | 农林牧渔类 | 163 | 84970 |
2 | 资源环境类 | 18 | 6296 |
3 | 能源与新能源类 | 19 | 2680 |
4 | 土木水利类 | 153 | 60670 |
5 | 加工制造类 | 290 | 99540 |
6 | 石油化工类 | 19 | 1354 |
7 | 轻纺食品类 | 47 | 7784 |
8 | 交通运输类 | 279 | 148199 |
9 | 信息技术类 | 406 | 240380 |
10 | 医药卫生类 | 56 | 77792 |
11 | 休闲保健类 | 84 | 12107 |
12 | 财经商贸类 | 322 | 149952 |
13 | 旅游服务类 | 207 | 51116 |
14 | 文化艺术类 | 301 | 110062 |
15 | 体育健身类 | 106 | 55602 |
16 | 教育类 | 141 | 136713 |
17 | 司法服务类 | 5 | 351 |
18 |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 52 | 18933 |
19 | 其他 | 11 | 1150 |
3.1.2专业布点情况
截止2019年10月,全省共设专业数233个,专业点5106个,专业点设置最多的五个大类分别是: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上述五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布点数约占全省专业布点数62.5%。
专业点数量排名前10的专业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布点数最多,达到355个,开设学校比例达85.75%;电子商务专业的布点数排名第二,达到246个,开设学校比例达59.42%。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事计算机应用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人数均超过10万人。
表3-2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10的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数(个) | 开设比例(%) | 在校生人数(人) |
1 | 计算机应用 | 355 | 85.75 | 162850 |
2 | 电子商务 | 246 | 59.42 | 81212 |
3 | 汽车运用与维护 | 224 | 54.11 | 72274 |
4 | 音乐 | 165 | 39.86 | 32167 |
5 | 机电技术应用 | 164 | 39.61 | 41847 |
6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50 | 36.23 | 19915 |
7 | 学前教育 | 139 | 33.57 | 135034 |
8 | 会计电算化 | 134 | 32.36 | 26805 |
9 | 数控技术 | 116 | 28.02 | 16916 |
10 | 会计 | 113 | 27.29 | 18941 |
3.1.3在校生人数最多的 10 个专业大类
在专业大类分布中,在校生人数排名前 10 的专业大类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人数均超过10万人。
3.2质量保证
3.2.1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方案,完善学生技能考核制度;开展学业水平测试,优化文化基础学科学业水平测试题库,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推动我市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2.2开展教学诊断工作
2019年组织全省中职诊改委成员和部分试点院校负责人分期分批参加了全国诊改委组织的中职诊改理念及复核专家培训班,并向国家推荐8名专家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职复核专家。
3.2.3技能竞赛取得新突破
2019年,我省中职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中获得奖项103个,其中一等奖17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50个,与2018年相比获奖总量增加13个,增长14.44%,一等奖增加5个,增长41.67%,获奖率为历史最好成绩。
我省组织举办了第十三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第五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第三届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和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等四项赛事活动,共有来自全省18个省辖市、7个省直管县(市)、32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和有关高等学校中专部的10386名选手参加了竞赛,共评出5116个奖项,展示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检验和宣传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成果,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2019年,通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月”、师德师风宣讲等活动,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培训班,有效提升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水平。安排教师企业实践、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卓越校长专题研修等11个项目3422人的培训;省级财政投入8030万元,依托33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学校+企业(行业)”的模式,对来自全省441所中职学校的3228名专业教师开展了为期45天的培训。评选推荐了9名“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了114个高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举办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组织45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澳大利亚、德国开展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和研修,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配合省发改委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计划”,与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工作的通告》,积极推荐省属职业院校纳入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规划,组织召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座谈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院校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服务、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推动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校企信息共享更加便捷、产学合作更加深化、科技研发更加有效、人才供求距离更加接近的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5月7日,我省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受到了国务院通报激励。
4.2学生实习情况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六个不得”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门的实习就业管理部门,安排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工作。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 22.8万人。其中,由学校统一组织实习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82%,学生按规定经批准自行选择实习单位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18%,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签订实习协议的比例达到 98%。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河南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2019年全省批准成立了“河南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集团”等4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全省省级职教集团增加至77个,进一步提升了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19年,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为 24.31万人,就业人数为23.33万人 ,就业率95.97%,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六年超过95%,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累计培养了超过 300 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河南省参与试点院校85所,涉及证书数量15个,试点专业数量322个,试点学生44347人,其中试点中等职业学校38所,涉及证书数量14个,试点专业数量84个,试点学生9350人。
5.2社会服务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承担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职能,积极开展支持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脱贫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发挥职业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2019年投入资金5114万元,对14个未摘帽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予以重点支持;依托53个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对7650名贫困家庭成员进行了技术技能培训;支持20个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40个专业点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共设立298个特聘岗位,投入资金894万元,资助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聘请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配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研究制定《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全省共有345所职业院校、400多个专业列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目录清单。积极协助人社厅等部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等职业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成员就业创业。
5.3对口支援
河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对口援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贯彻落实《落实省党政代团赴疆对口支援重点事项工作方案》、《落实陈润儿省长会见新疆自治区代表团会谈成果工作方案》和《河南省2019年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工作要点》,把教育援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与援建单位兵团第十三师沟通协调,为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全方位帮扶工作。
河南省投入援疆资金2000万元,修建了4112.42㎡的豫新公寓,图书馆、办公综合楼2923.32㎡,1510.82㎡的豫疆苑,总建筑面积8546.56平方米,改变了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条件。2019年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共派出老师到河南学习培训32人次;协调计划外援疆老师到校支教16人次,对口合作院校定期安排专家教授开展讲座10次,河南各级专家42人次进行交流指导,十三师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等方面飞速提升。
6.政府履责
6.1经费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42.53亿元,占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33%,比上年145.19亿元减少 2.66亿元,下降1.83%。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0249.32元,比上年的9389.57元增长了9.16%;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9344.37元,比上年的8422.64元增长10.94%;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4135.60元,比上年的3811.34元增长8.51%。
目前,我省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及新乡、濮阳、驻马店市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施行了生均经费制度,生均拨款标准见表6-1:
表6-1 省属学校、部分省辖市公办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
学校类别 | 生均拨款标准 | ||
理工类 | 文科类 | 体育卫生艺术类 | |
省属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 | 6390 | 5751 | 7029 |
新乡市属公办学校 | 4500 | 4050 | 4950 |
驻马店市属公办学校 | 4500 | 4000 | 5000 |
濮阳市属公办学校 | 4500 | 4500 | 4500 |
2019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共有159.22万人次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资助金额为14.27亿元;38.97万人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受助学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数的28.27%,合计资助金额3.88亿元;建档立卡学生助学金资助共6.2万人次,资助金额0.62亿元。2019年起,国家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并于11月起执行,全国每年奖励2万人,2019年我省享受国家奖学金学生1761人,标准约为6000元/生。
6.2政策措施
一是省政府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从6大部分、22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
二是根据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省政府批准建立了“河南省人民政府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三是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实施了“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计划立项建设10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院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中职“双高工程”共遴选了68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98个高水平专业群 。
案例一:
开展“四抓、四重、四提” 提升学生管理能力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一、抓学习,重实际,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陈宝 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高学管人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增强学管人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 感和责任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抓队伍,重能力,提高工作实效
重点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学管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二是校系团委总支、学生会和班级团支部、班委会的学生干部队伍。重点提升两支队伍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两支队伍在学生管理、学生教育中的作用,达到传承经验,帮解难题,带领进步,提高品质的建设目标。
三、抓管理,重措施,提升服务标准
重点抓好“三重一严”。即重培训,重评比,重例会, 严检查。每学期举行三次学管人员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内容 包括职业道德(期初)、工作方法(期中)和教育理论(期末)三个方面的内容。评比内容包括日考核、周量化、月交 流和季小结四个环节。规范例会管理,学管主任例会包括各 系工作情况反馈、专题学习研讨和工作安排三个环节;班主 任例会规定动作包括工作安排、任务反馈和总结反思三个环 节;学管人员月例会;包括专题培训、经验总结和工作反思 三个环节。与此同时,重点开展班主任手册检查、主题班会 (团日活动)检查和日常安排重点工作综合检查等。
四、抓活动,重宣传,提振育人精神
一是搞好德育“三结合”活动:即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好 “我们的节日”活动;结合学生返校、学生顶岗实习离校等 重要节点开展好系列教育活动;结合重点时段开展学雷锋、 心理健康、传统文化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二是重点抓好 班主任“五个一”活动:即转化一名“个性”学生,办好一期教室板报,打造一间精品宿舍,组织一次特色活动,策划一次创新班会。三是重点抓好学生“五个一”活动:诵读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美文,学唱一组爱国或学雷锋经典歌曲,参加一项校内学习雷锋实践活动,参加一次爱林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一项校园课余阳光体育活动。
五、开展班主任工作“五个一”活动,提升班级规范管理水平
2019年春期,根据学管工作“三抓、三重、三提”活动要求,重点开展了班主任工作“五个一”活动。通过开展“转化一名个性学生,办好一期教室板报,打造一间精品宿舍,组织一次特色活动,策划一次创新班会”活动,有力促进班级管理内涵,为搞好“诵读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美文,学唱一组爱国或学雷锋经典歌曲,参加一项校内学习雷锋实践活动,参加一次爱林护绿志愿服务活动,参加一项校 园课余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五个一”活动提供了平台。目前各系班主任“五个一”活动总结已经提交,具备集订成册基础,是班级内涵建设的有力佐证。
实施素质能力大赛全员化 构建全员化目标考核体系
——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
“全员化技能大赛让每一个中职学生都有一个技能成绩”, 这是河南省实施全员化技能大赛的重要目的之一。以的“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引入“1+X 证书”制度,完善“学分制多证书”评价体系;积极倡导“重在参与,贵在提高”育人理念,以全员化大赛为主要形式的考核体系。
实施技能大赛评价与“学分制多证书”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是实现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指挥棒。积极创新学分制培养制度,深入探索“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对接“1+X 证书制度”,技能大赛全员化评价模式与“学分制多证书”评价模式相结合,构建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是重构课程体系。 按照“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原则,重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以公共基础课为基础,结合河南省中职“文明风采”、学生素质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三个大赛竞赛项目,整合国防教育军事化管理特色,构建“模块化菜单式”公共基础课程体系。(1)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规定,把德育(四科) 、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体育与健康、音乐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 安全教育等 12 门公共基础课程和军事技能课程设为必修课程。(2)以省赛三大素质类竞赛项目为基础,开发校本选修课程。 根据河南省中职“文明风采”、学生素质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三个大赛竞赛项目,整合学校资源,开发选修课程 20 门。(3)突出普适性,兜住“底线”,设置文化基础课全员化大赛项目。倡导“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提高”的原则设计语文、体育、计算机基础应用相关学科的全员化大赛项目10 个;根据中职生学习现状,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设计数学和英语学科全员化大赛项目8个;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结合“文明风采”竞赛项目,突出主题性活动,设置德育类全员化大赛项目4个。(4)深挖学校特色,设置特色社团项目和全员化大赛特色项目。 在总结和凝练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和特色社团活动项目,相关固化了28个社团活动项目,其中军事特色社团8个,文体及兴趣社团20个。根据学校军事化课程教育大纲,设置4个军事化特色全员化大赛项目。根据就业岗位要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岗位为模块,以项目为载体重构专业必修课程;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项目为依托,构建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根据河南省全员化竞赛大赛精神,突出学生全员参与,兜住“专业核心技能”,设置专业课程全员化大赛项目,按照“目标多样,路径多条,自主选择,因材施教”的思路,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专业课程体系。
二是创新教学体系。实施“选择性”课堂,落实公共基础课教学。根据课程特点,积极开展小班教学(大多以做中学的实操为主)或大班授课(大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小班研讨,推进启发式、探究式及案例教学,开展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发挥学分制下的选修课、社团活动。实施“双元主体”育人,落实专业课程教学。深入践行校企双方“生源共招、课程共担、师资共训、基地共建”的双元育人模式,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完善评价标准。在深入实践“学分制多证书”评价制度的基础上,以竞赛规程为参考依据,完善选修课和全员化大赛项目考核标准,尝试引入“1+X 证书”制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四是丰富考核形式。实施大赛全员化方案,推进考核方式改革。改变单一的集中闭卷笔试和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综合考核方式, 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的作业、答辩、 课堂测验、读书报告、课堂交流和讨论、期中考试、课程论文、社会实践等多种考核方式。终结性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在线考试”、“选修课程选拔考试”、“全员化项目展示考试”的三种考核形式。
办好职教助推脱贫摘帽 育好人才服务乡村振兴
——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罗山县地处豫南,南枕大别山,北依淮河水,是革命老区、农业大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县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持续跨越,2008年被授予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期间多次荣获国家、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撑方面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助推我县顺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大胆创新,由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配合、乡村组织、职校实施,深入开展了精准脱贫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保障上财政买单,培训师资广泛聘请、培训经费足额拨付、集中培训费用全免、入村培训发放补贴,让培训学员免费学到实用技术,充分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模式上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多数贫困群众离家培训不便的情况,在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探索出“一周一村、送教下乡”培训模式,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贫困户家门口。在培训方法上注重实践,我们在县产业聚集区和各乡镇建立大棚蔬菜、良种培育、水产养殖、苗圃花卉、汽车维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职教实训基地,制作培训“菜单”,培训前让群众“点菜”,培训时按“菜单”授课,培训后发放“专家联系卡”,对学员跟踪服务、全程指导,让学员都能学到一技之长。2016年10月以来,全县累计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51期,培训学员4300多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户学员3171人,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培训目标,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2017年10月罗山作为唯一的县级代表在全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作了典型发言;2018年5月河南省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罗山召开,罗山接地气、能复制的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特色做法,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信阳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2019年,教育部暨部分中央媒体专程采访报道了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案例四:
实施德育改革 建立德育档案
——长垣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我校在学生教育中一直将德育摆在首要地位。
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校学生管理改革的需要,为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并实施了中职学生德育评估档案管理的制度。
在德育档案建设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德育考核的监督,建立学生个人德育评价项目,通过学生处、系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官等多元化监督评价,加强各评价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和协同联动,形成完整的评价系统、评价机制。
灵活运用德育档案制度,记录学生个人德育方面表现,并纳入学生个人德育考核项目,与学生学籍挂钩,对于德育评价不合格的学生给予延迟毕业、或者不予毕业,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达到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目的,同时为毕业生的综合评定提供可靠依据。
案例五:
校企合作谋发展 产教融合铸品牌
——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一、依托产业设置专业,适应需求科学调整
学校秉承“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校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围绕市场办学,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的不同愿望。
以搬迁新校为契机,对骨干专业进行优化调整。现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国际商务、金融财税、园林艺术、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临床医学与护理、工艺美术、音乐等20余个专业。
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专业。重点发展了工业机器人、智能物联网、无人机操控、3D打印、汽车驾驶与维修、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航空服务等专业。
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2014年开办标准化中德班,实行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以中德班为载体,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引领学校专业发展。
二、校企合作基地共建,产教融合集团发展
为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落地、产生实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加快内涵建设,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2016年,按照新安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要求,学校依托实训基地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化职业教育集团,创新地推出了“依托专业建公司、依托公司建课程、依托课程强技能”的“三依托”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依托专业实训平台,建成了电商创业园和呼叫产业园,加盟成立了格林豪泰商务酒店新安店,建成了电子装配生产车间,组建了智能制造工厂。依托3D打印实训平台,以公司化运营模式,开发以汉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为传承地方文化,成立了汉关文化研究院,建设了“汉关文化艺术馆”,组建了新安陶、澄泥砚、手织布等传统工艺生产基地。
通过集团化经营,形成了“校中厂、厂中校”以厂养校的办学机制,使专业和产业、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岗位技能和课程标准实现了深度对接,克服了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的弊端,使企业和学校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命运共同体,促使以学校为主线的人才培养和以集团公司为主线的企业经营的深度对接和深度融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办学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集团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全员化实践教学的需要,优化了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力地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2019年通过产教融合安置社会就业1000余人,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主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质量。
8.1加强组织建设情况
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党的建设,组织向民办学校派驻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指导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推进职业学校基层组织全覆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组织集中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等系列党建工作制度。
8.2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情况
坚持党委会议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重大问题向上级请示汇报、班子内部议事决策、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制度,在议事、决策过程中,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形成了团结协作、向心力强、凝聚力强的领导集体。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情况通报,有效发挥党组织对学校决策实施的监督作用。
8.3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接待亲朋好友、公车私用等顶风违纪行为,对违反八项规定的党员,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党组织的责任。坚持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要环节、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推行领导干部预防腐败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廉洁从政承诺等制度,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引向深入。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存在的主要问题
9.1.1经费投入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仍显薄弱。虽然近年来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经费投入增长力度还是无法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过这几年的基本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关键的办学指标有了新的提升,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河南中等职业教育的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少部分地方的财力弱、投入力度不足,仍然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达不到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特别是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生均指标下降严重,不达标学校数较多。
9.1.2体制机制不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近年来,河南省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搭建了校企合作基本框架,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多存在着层次低、合作浅、短期性等问题,“三热三不热”现象普遍存在,行业企业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给不匹配,缺乏相关合作、交流平台。
9.1.3内涵发展不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仍需提高。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不适应,品牌校、特色校的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办学特色不够突出,服务能力不强,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要求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有些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推进教学改革缺乏主动性,教学工作投入不够,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的衔接,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不对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实际脱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迫于生存压力和办学条件限制,专业开设缺少充分论证,专业建设、内涵建设不足,育人过程随意性大,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9.1.4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存在,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仍较低。近年来,尽管国家和我省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极大地扶持了农村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并赢得工作的机会,但受“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普遍存在偏见,很多家长和学生不会主动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在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认识上,一些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只重视发展普通高中,“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些因素反映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9.2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9.2.1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分批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和认定工作,推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
9.2.2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协助推进郑州市申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开展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培育工作,试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评审、认定一批“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系、部)、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专业联盟和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推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建设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深入探索“中德班”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校企“双元”育人。
9.2.3大力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启动实施“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遴选68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98个高水平专业群,以内涵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产教融合骨干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四项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培育和打造一批中等职业教育知名品牌。
9.2.4不断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渠道,扩大职业教育“3+2”、五年一贯制和单考单招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各类一级学校的比例;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重点开发一批中高职衔接、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逐步扩大职业院校自主招生权和中职生自主选择权,形成多种方式、多次选择的衔接机制和衔接路径;调整中高职衔接计划安排结构,重点培养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急需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