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基本情况
1.1规模与结构
2021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414所,其中教育部门指导管理的中等职业学校339所,另有技工学校75所。在校生143.7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下同),比去年增加5.87万人,增长4.26%;招生52.56万人,减少0.38万人,降低0.72%。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40.12%,比上年降低1.26百分点;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39.00%,比上年上升0.03个百分点。
表1-1 2019-2020年河南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变化表 | ||||||||
年份 | 招生人数 (万人) | 在校生人数 (万人) | 职普比 | 中职占比与上年相比 | ||||
中职 招生 | 普高 招生 | 中职 在校生 | 普高 在校生 | 招生 职普比 | 在校生 职普比 | 招生占比(%) | 在校生占比(%) | |
2019年 | 52.94 | 74.98 | 137.87 | 215.88 | 4.14:5.86 | 3.9:6.1 | 上升0.6个百分点 | 下降0.44个百分点 |
2020年 | 52.56 | 78.44 | 143.74 | 224.86 | 4.01:5.99 | 3.9:6.1 | 降低1.3个百分点 | 上升0.03个百分点 |
1.2设施设备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下同)占地4.75万亩,比上年减少0.09万亩,下降1.76%,占全国6.47%,位居全国第3位;校舍面积1576.9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6.32万平方米,下降2.85%,占全国6.44%,位居全国第5位;纸质图书2071.22万册,比上年减少减少85.17万册,下降3.95%,占全国6.44%,位居全国第5位;教学仪器设备值40.29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7万元,增长3.34%,占全国4.06%,位居全国第9位。
1.3教师队伍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6.8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61万人,占67.10%;专任教师当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877人,占专任教师的20.71%;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823人,占0.97%;本科学历的39487人,占82.7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4.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学生德育工作情况
2020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教职成厅〔2019〕7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抗疫故事演讲竞赛活动、“文明风采”竞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践行师德 铸就师魂”师德师风演讲竞赛活动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素质能力展示活动等,展示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精神风貌,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素养和体质合格率均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企业满意度较高,完成培养合格公民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2.1.2 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运用抗疫这个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引导广大师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在灾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抗疫故事演讲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开放性、全程性和延伸性,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好的实践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1.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评价相关情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文化课考试制度改革,健全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为96.90%,专业技能合格率98.53%,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0.12%,毕业率为97.8%。
表2-1 2019-2020年中等职业学生素质评价指标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9年 | 2020年 | 增量 |
1 | 文化课合格率 | % | 96.82 | 96.90 | 0.08 |
2 | 专业技能合格率 | % | 98.25 | 98.53 | 0.28 |
3 | 体质测评合格率 | % | 89.5 | 90.12 | 0.62 |
2.2就业质量
2.2.1就业率
202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毕业生数为229229人,就业人数为217460人,总体就业率为94.86%,比2019年下降了1.11%,直接就业率44.42%,比2019年降低了5.6%,直接就业学生中,对口就业学生数206282人,对口就业率为94.86%,比2019年增长了34.7%;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1371元,比上年增加188元。
表2-2 2019和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年份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 人数 | 就业率(%) | 直接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初次就业平均收入(元) |
2019年 | 243102 | 233303 | 95.97 | 50.02 | 60.16 | 1183 |
2020年 | 229229 | 217460 | 94.86 | 44.42 | 94.86 | 1371 |
2020年比2019年增加数 | -13873 | -15843 | -1.11 | -5.6 | 34.7 | 188 |
2.2.2就业去向
从就业去向上看,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38943人,比例最大,占就业总人数的17.91%;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2454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1.29%。从就业地域来看,本地就业的毕业生55139人,比重最大,占就业总人数的 57.08%;从就业地点上看,城镇就业的毕业生69137人,比重较大,占就业总人数的71.57%,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城镇化和本地化特征明显。
从就业率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别是石油化工类,就业率达98.19%;其次是、休闲保健类和土木水利类,就业率分别达到97.81%和97.72%;资源环境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的就业率都在平均就业率(94.87%)以上。
2.2.3就业起薪
月起薪1000元及以下的862人,占直接就业人数的0.89%;1001-1500元的5712人,占5.91%;1501—2000元的18613人,占19.27%;2001-3000元的37902人,占39.24%;3000元以上的33510人,占34.69%。
2.2.4升学深造
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的重要选择。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229229人,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12086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52.77%,比 2019年提升了将近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中、高职教育衔接顺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的渠道和方式上有更多的选择。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布局
3.1.1专业大类设置情况
对照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 版),全省实现了19个专业大类全覆盖。其中,覆盖率超过60%的有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旅游服务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覆盖率较低的为司法类(0.3%)。
表3-1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情况表
序号 | 专业大类名称 | 开设此专业的学校数(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1 | 农林牧渔类 | 101 | 63837 |
2 | 资源环境类 | 12 | 4581 |
3 | 能源与新能源类 | 7 | 2600 |
4 | 土木水利类 | 120 | 48793 |
5 | 加工制造类 | 214 | 88414 |
6 | 石油化工类 | 9 | 1007 |
7 | 轻纺食品类 | 25 | 4022 |
8 | 交通运输类 | 219 | 127621 |
9 | 信息技术类 | 289 | 236568 |
10 | 医药卫生类 | 56 | 68769 |
11 | 休闲保健类 | 84 | 14371 |
12 | 财经商贸类 | 247 | 135072 |
13 | 旅游服务类 | 207 | 49381 |
14 | 文化艺术类 | 240 | 109782 |
15 | 体育健身类 | 106 | 59059 |
16 | 教育类 | 141 | 114987 |
17 | 司法服务类 | 1 | 9 |
18 |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 52 | 13123 |
19 | 其他 | 3 | 225 |
3.1.2专业布点情况
截止2020年10月,全省共设专业数228个,专业点4111个,专业点设置最多的五个大类分别是: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文化艺术类、交通运输类、加工制造类,上述五个专业大类的专业布点数约占全省专业布点数54.12%。
专业点数量排名前10的专业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布点数最多,达到274个,开设学校比例达80.83%;电子商务专业的布点数排名第二,达到225个,开设学校比例达66.87%。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人数均超过10万人。
表3-2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点数排名前10的专业
序号 | 专业名称 | 开设学校数(个) | 开设比例(%) | 在校生人数(人) |
1 | 计算机应用 | 274 | 80.83 | 160068 |
2 | 电子商务 | 225 | 66.37 | 82136 |
3 | 汽车运用与维护 | 192 | 56.64 | 59361 |
4 | 音乐 | 146 | 43.07 | 32509 |
5 | 机电技术应用 | 139 | 40.00 | 38276 |
6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128 | 37.76 | 18175 |
7 | 学前教育 | 116 | 34.23 | 108832 |
8 | 运动训练 | 105 | 30.97 | 57294 |
9 | 会计电算化 | 102 | 30.09 | 19705 |
10 | 建筑工程施工 | 98 | 28.91 | 21472 |
3.1.3在校生人数最多的10个专业大类
在专业大类分布中,在校生人数排名前 10 的专业大类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交通运输类、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人数均超过10万人。
3.2质量保证
3.2.1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优化专业技能考核方案,完善学生技能考核制度;开展学业水平测试,优化文化基础学科学业水平测试题库,完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推动我市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2.2开展教学诊断工作
2020年组织全省中职诊改委成员和部分试点院校负责人分期分批参加了全国诊改委组织的中职诊改理念及复核专家培训班,为稳步做好诊改试点学校复核工作奠定了基础。我省新增8名专家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职复核专家。
3.2.3技能竞赛情况
2020年我省组织举办了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共有来自全省18个省辖市、7个省直管县(市)、32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和有关高等学校中专部的9311 名选手参加了竞赛,共评出3395 个奖项,展示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广大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检验和宣传了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成果,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2020年我省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结合疫情防控要求,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对国培、省培资金分配进行细化,鼓励、引导“国培”“省培”基地,利用自有网络学习平台和培训课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全年投入4749万元,完成省培、“双师”、名班主任等各类培训5379人次;设立576个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计划投入资金1931万元;9名教师入选“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名单;遴选建设了20个首批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加强高水平培训基地建设,遴选了25个省级“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29个 “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5个“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9个“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2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为提升我省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能力和质量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4.1.1教师企业实践
2020学年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总人数8257人;2020学年专任教师企业实践总时间36.96万人·日;2020学年职业培训授课的校内教师总数7104人,2020学年职业培训授课的企业兼职教师总数2681人。
4.1.2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设备情况
2018-2020年,企业提供的学校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总额为9.15亿元。其中,2018年为2.00亿元;2019年为3.04亿元,环比增长52%;2020年为3.91亿元,环比增长28.62%。
4.2学生实习情况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六个不得”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门的实习就业管理部门,安排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工作。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22.9万人。其中,由学校统一组织实习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85%,学生按规定经批准自行选择实习单位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15%,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签订实习协议的比例达到 98%。
4.3集团化办学情况
河南省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在资源整合、师资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2020年牵头制定并印发了《河南省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措施,切实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组织全省职业院校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的申报工作,我省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河南省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和中国水利职业教育集团3家单位入围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名单;批复成立了“河南省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等1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省级职教集团增加至89个,进一步提升了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始终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20年,全省中职学校毕业生总数为22.92万人,就业人数为21.74万人,就业率94.86%,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累计培养了超过 300 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规模,参与试点院校147所,比上一年增加62所,涉及证书数量33个,比上一年增加18个,试点学生5929人。
5.2社会服务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主动承担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职能,积极开展支持贫困地区学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脱贫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发挥职业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2020年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河南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召开了2020年河南省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推进会,全年共完成各类职业培训114.17万人次,完成率114.17%;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87万人次,完成率140.56%,圆满完成年度职业培训任务;安排资金3300万元,加大对20个挂牌督战重点县中职学校的支持力度;投入1700万元,依托53个摘帽县和3个非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持续举办职业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掌握脱贫致富技术,全年各基地共培训贫困家庭人员8898人,超额完成年度培训5000人次的任务;积极协助人社厅等部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等职业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贫困家庭成员就业创业。
5.3对口支援
河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教育对口援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贯彻落实《落实省党政代团赴疆对口支援重点事项工作方案》和《河南省2020年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市和兵团第十三师工作要点》,把教育援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与援建单位兵团第十三师沟通协调,为第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全方位帮扶工作。2020年十三师职业技术学校共派出老师到河南学习培训120人次;协调计划外援疆老师到校支教48人次,对口合作院校定期安排专家教授开展讲座15次,河南各级专家55人次进行交流指导,十三师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专业建设、技能竞赛等方面飞速提升。
6.政府履责
6.1经费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147.06亿元,占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的5.24%,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9,823.29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8,817.99元,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3,589.34元。
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共有169.63万人次学生享受国家免学费政策,资助金额为15.33亿元;40.43万人次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受助学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数的21.08%,合计资助金额4.04亿元;建档立卡学生助学金资助共6.8万人次,资助金额0.69亿元。2020年我省享受国家奖学金学生1406人,标准约为6000元/生。
6.2政策措施
一是印发《河南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双元”育人。
二是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中职“双高工程”共遴选了68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98个高水平专业群。
7.特色创新
案例一:
拓展办学思路 提高育人质量
——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办学思路,拓宽办学渠道,寻求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和其他合作办学,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培养人才教育模式,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水平。
一、办学模式创新
“1+1+1”模式的创建。 1 年的基础教学期、 0.5 年的专业培养期、 0.25 年的工学交替期、 0.25 年的项目教学期、 1 年的生产实习期和顶岗实习期。学生毕业,学生可选择升学或就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项目教学、 工学交替、实习实训等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管理模式创新
校企双方针对于基地管理体制建设,组建管理队伍,学校和企业领导对基地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建立双元化管理机制,突出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学校参与和监督,企业管理和学校管理相互融合;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平台,通过平台搭建沟通协调机制,促进校企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实现校企双方信息的对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通过激励制度实现有效的产教融合。
三、教学模式创新
采用 “项目引导式教学” 及“沉浸式教学”的创新模式,使用一线科技企业的整套研发项目文件作为学习演练素材,用项目进程引导课程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项目全进程,在实际的项目流程中逐步加深巩固知识。打造更加贴近企业的学习环境,营造团队实战协作环境,让学生沉浸学习场景之中,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和整体素质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
四、师资培养模式创新
企业选聘拥有多年经验的技术工程师担任教学管理及任教,保障专业方向与授课内容均是产业前沿。采用校本部的老师和企业讲师按照专业“结队互助”的师资培养方式,即:用企业的“技术型”工程师带动学校老师提升技术实践能力,学校老师授课和教学经验优化企业讲师的知识讲授能力。两类老师互学互助,共同细化和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学生管理模式创新
专业讲师、班主任、指导员相互配合,进行“三元化教学管理模式”。专业讲师用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和互动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技术教学能力提升和学风建设管理;班主任辅助教学讲师,从学生的生活和日常交流着手,加强学生生活管理和细化学风建设;指导员则以纪律严明的军事化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的纪律观念、自律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元结合,相辅相成,从纪律到生活再到教学,形成一个全方位,网格化教育,从心出发,以技术和素质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案例二:
学校社会联动培训 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
2020年3月11日,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向河南省教育厅提出申请,于文化艺术类专业下增设“播音与节目主持”专业。并在2020年面向全省开展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网络传播能力提升培训。
2020年8月31日—9月4日,在殷商之源商丘举办河南省首届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网络传播能力提升培训。由河南省广播电视局主办,河南省新闻出版培训中心和商丘广播电视台承办,培训得到了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来自商丘市、县两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融媒体中心)在职的播音员主持人,商丘市内广播影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单位播音员主持人(网络主播)共107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学员开阔了融媒眼界视野、提升了媒体素养、提高了业务技能。
未来,我们将紧随时代发展潮流,锐意革新,力求突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践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政策要求,向广播电视行业输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案例三:
信息化应用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变革
——郑州市金融学校
郑州市金融学校以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围绕“三全两高一大”目标总要求,落实郑州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目标,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工程,打造大数据背景下模块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智慧校园,自主开发了学校综合管理系统,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后勤、招生、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办学质量。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一、建立信息标准,构建统一平台
建立统一数据中心为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数据提供集中存储、交换、传输的平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即时性,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依据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立的对接规范,为新业务系统的接入提供规范接口。有效管理大量交叉数据,提供了多种数据访问的手段,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大数据分析中心
二、建设智慧校园,开启家校互动的新模式
建设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全面覆盖全校师生和家长7000多人,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在家校之间互通,每一个通知和活动都记录有家长和学生的身影。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规定每周都要有家校互动,通过通知、相册、新闻动态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推送学校的每一项活动、每一项措施,也可以参与评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深受家长好评。
智慧校园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学生服务新举措
新生报到使用迎新系统,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新生报名时即采集基本信息,关注智慧校园,报到前即可收到分班、分宿舍等信息,学生和家长凭此信息直接到校报到,省心、方便、快捷。学生评教也实现了信息化,学生用手机在智慧校园中直接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参与率100%,每个学期评教评学数据超过20000条,系统从中汇总分析出所有任课教师的评价得分。学分系统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智慧校园可以查看本人的成绩和所得学分,以及本人优势科目和劣势科目,进而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有所侧重。
迎新系统
四、自主开发综合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率
为解决老学分系统不更新、问题不断的难题,学校信息中心决定自主开发综合管理系统,将学分系统与办公系统结合起来,于2019年1月投入试运行。两年来通过不断地开发和完善,实现完美兼容电脑端和移动端,随时随地便捷访问,简单实用,并融于智慧校园,起到了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
综合管理系统
五、打造特色应用系统,实现高效便捷信息服务
根据需求定制开发特色应用系统,完全契合学校管理,切实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排课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排课冲突问题,避免了漏排或重排,还可以方便地进行调课,直接生成班级课表、教师课表和全校总课表,全校师生都可以方便地查看课表,并支持课表打印和批量打印。社团管理系统实现了社团管理、加入社团、成员审核、导出名单、导入学分、活动记录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社团活动的信息化和便利性。精心设计了基于证书管理的教师档案管理系统,教师上传本人的各类证书,通过管理员审核,即可自动生成教师档案信息和教师业绩库,并能很方便地查询导出。宿舍管理系统能实现住校生管理、宿舍分配和调换、住宿信息统计和导出等功能,极大提高了宿舍管理效率。
排课系统
六、建立大数据平台,为学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学校基于智慧校园大数据,整合各类信息数据,利用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了智慧校园大数据分析决策平台系统。大数据决策平台,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提供精细化决策支持,创新育人模式,提升办学质量,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案例四:
特色德育初形成 文化育人显成效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我校积极推进 “重塑自信、习惯训练、素质教育、企业文化融合”的特色德育模式,让学生“找回自信、找回尊严、找回希望”,成为“有尊严、有自信、有信心、有乐趣、有技能、充满阳光的青年一代”,我校德育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一、构建特色德育工作体系
“四三二一”的德育工作体系,即“四支德育队伍、三个德育平台、两个德育环境、一条德育主线”。
(一)高效的德育队伍
务实重干的德育管理队伍:学校德育管理队伍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求真务实、能坚守、能管理、善总结的优秀德育管理团队。
敬业爱岗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班主任团队,确立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主导地位。
优秀的德育研究队伍:学校成立了学校德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德育研究工作,同时又成立了“漯河市德育名师工作室”,整理出版了《校园安全读本》。
无缝隙管理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积极协助老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渗透到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学校德育队伍的重要力量,以学生教官为代表学生干部队伍较好的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二)搭建德育平台
课外德育平台:“一报、一刊、一广场”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在升旗场地组织活动,青春洋溢、规范有序,学生们不断通过社团活动展示自我,秀出自我,我校已经形成浓厚的社团活动氛围。
课堂德育平台: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礼仪、班会课、反思课,课堂德育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反思课较好地促进德育效果的提升。
心理辅导中心:学校打造和培养了一批教师组成心理辅导团队,成立心理辅导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疏导同学们的心里,营造阳光和谐校园。
(三)优化德育环境
教室德育文化环境建设:教室德育文化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我校每学期都进行班级德育文化评比活动,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特的德育文化。
校园德育文化环境建设:学校形成以“校长献词、文化长廊、优秀毕业生风采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较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一条德育主线
一条德育主线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提高自我,主要有行为习惯训练、感恩教育、重大节假日教育演讲等,使学生养成阳光、自信、感恩的优良品质。
二、形成特色德育模式
经过多年沉淀发展,我校已形成“重塑自信、习惯训练、素质教育、企业文化融合”的特色德育模式。
重塑自信:学生入学以来,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活动让学生找回自信,每月一次的“周末文化广场”是学生秀出自我,展现自己的平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不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
习惯训练: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精心安排入学教育内容,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务整理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宿舍内务、教室都实现了标准化。
平时不断加强巩固训练效果,如每周四的军训,每周一的升旗,标准化教室、标准化宿舍的达标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习惯养成。
素质教育: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平时注重对同学们进行爱与感恩教育,组织倡导学生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
企业文化融合:学校紧密结合企业文化,成立校企合作定向班如中德机电班、友达光电班、富士康鸿超准班等,教室内布置企业文化,企业人员定期来校进行讲解回访,使学生明白企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凝结德育成果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了一些德育成果:《优秀毕业生风采录》、《漯河第一中专报》、《新绿校刊》、《新生入学教育读本》、《德育论文集》、《安全教育读本》等,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案例五:
校企合作育人才 模式创新促发展
——禹州市中等专业学校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校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资源优势,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深入探索创新,实施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互利共赢。
一、实习基地模式
实习基地模式是学校校企合作中最主要的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或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学生由学校选派老师带队,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纪律及学生的其它事务。企业仅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与不同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如汽修专业与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轿车有限公司、禹州市大拇指一站式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禹州市大鸿寨卧佛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计算机专业与禹州市乙元传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昌智博网络通信工程有限公司、禹州市新世纪电脑有限公司等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幼儿保育专业与禹州市巴学园、禹州市德慧幼儿园、禹州市小哈佛幼儿园等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陶瓷专业与禹州市金丰钧艺坊,中餐烹饪专业与禹州市红事缘餐饮有限公司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设立,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订单班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多以“冠名班”的形式存在,如学校的“海尔班”、“京东班”。学校根据教学要求,采取企业模式,引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让企业元素增色校园。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按照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引进先进设备进校园,提升师生结构性认知,实现产教无缝对接;同时采取企业管理入校园,让企业专家进入校园,让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方共赢。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缩短了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三、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是国家倡导的一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的育人机制。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联手培养,更强调的是技能的培养和传承。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和管理人员进行教学指导,采取“学徒式”帮助校方学生的实训,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践行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训与终身教育,确保学生既能在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又能熟练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以禹州市华电瑞天电气有限公司与我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为例,华电瑞天公司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包括安全培训),如线材的选用、号码管的制作,端子机的使用,下线机的使用,端子压接的注意事项等,培训合格后的学员进入岗位实践操作,并进一步做好指导工作。实习实训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监督,了解电路结构、理解工作原理,熟悉操作流程,并协助华电瑞天电气公司做好实践实习工作。专业任课教师同时担负有进行前期讲解电气安装调试工艺流程的职责,让未参与实习和将要实习的学生提前熟知工作流程。华电瑞天电气公司指导学生进行检验和调试,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产品合格,培养学生产品质量意识。实习结束,华电瑞天电气公司将对每位实习学生做出实习鉴定评价,作为企业将来录用员工的主要依据。
近年来,学校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在让合作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8.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8.1加强组织建设情况
全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党的建设,组织向民办学校派驻党组织负责人、党建指导员,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推进职业学校基层组织全覆盖。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组织集中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等系列党建工作制度。
8.2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情况
坚持党委会议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了重大问题向上级请示汇报、班子内部议事决策、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制度,在议事、决策过程中,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形成了团结协作、向心力强、凝聚力强的领导集体。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情况通报,有效发挥党组织对学校决策实施的监督作用。
8.3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查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接待亲朋好友、公车私用等顶风违纪行为,对违反八项规定的党员,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党组织的责任。坚持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要环节、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推行领导干部预防腐败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廉洁从政承诺等制度,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引向深入。
9.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9.1存在的主要问题
9.1.1中等职业学校小而散需继续优化。2015 年以来,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豫政〔2015〕74 号)要求,在2019年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417所。2020年河南省公布的年度具备学历教育招生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共有378所,但在校生不足1200人的学校仍然有91所,需要进一步优化。
9.1.2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近年来,河南省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搭建了校企合作基本框架,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多存在着层次低、合作浅、短期性等问题,“三热三不热”现象普遍存在,行业企业需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供给不匹配,缺乏相关合作、交流平台。
9.1.3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迫于生存压力和办学条件限制,专业开设缺少充分论证,专业建设、内涵建设不足,在校生数量偏少,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全省仍有800个专业点在校生不超过100人。
9.2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9.2.1着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实施“薄弱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程”,着力改善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办学条件,争取到2022年使每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都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巩固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优化成果,对目前在校生规模达不到1200人的学校限期整改;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动态调整机制,每三年进行一次办学基本条件审核,达不到要求的,将停止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学历教育招生资格;严把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关,达不到学校设置要求的,不再审批设置。
9.2.2着力加强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施“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工程”,以内涵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产教融合骨干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四项计划”,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培育和打造一批中等职业教育知名品牌。
9.2.3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程”,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制度建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省级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搭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遴选、推介一批合作项目;建立一批省级产教融合专业联盟,重点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遴选一批骨干职业学校、企业开展省级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支持一批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引导和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切实推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
9.2.4持续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强内涵建设,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瞄准人才紧缺领域,围绕我省转型发展攻坚和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专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专业,优化社会领域专业,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努力提升主干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程度,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将在县级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30个“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60个“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重点培养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留的住的技术技能人才。
9.2.5持续强化中等职业学校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深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的改革,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就业观,引导学生合理就业、充分就业,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